自考招生 学习中心
您当前位置:河北自考网 > 教育类> 正文

2021年河北自考《学前游戏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发布日期:2021-08-28 编辑整理:河北自考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幼儿用积木搭建高楼,用橡皮泥做人偶,用纸折小船的活动属于
 
  A.练习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2.下列指标不属于游戏特征“三内说”的是
 
  A.控制
 
  B.真实
 
  C.动机
 
  D.自由√
 
  3.追逐打闹游戏活动的材料是
 
  A.玩具和动作
 
  B.身体和玩具
 
  C.身体和动作√
 
  D.玩具和语言
 
  4.在建构游戏中,儿童模拟建构阶段指的是
 
  A. 1~1.5岁
 
  B.1.5~3岁
 
  C.3~5岁
 
  D.4岁以后√
 
  5.儿童最复杂的语法和言语符号往往最先在游戏情境中使用,游戏活动中语言掌握得最快。提出这个观点的是
 
  A.斯米斯基
 
  B.布鲁纳√
 
  C.弗洛伊德
 
  D.皮亚杰
 
  6.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与发展的媒介是
 
  A.伙伴
 
  B.游戏
 
  C.家人
 
  D.玩具√
 
  7.游戏活动的根本特征是
 
  A.积极性的引导
 
  B.主体性的发挥√
 
  C.客体性的引导
 
  D.创造性的发挥
 
  8.创设幼儿园游戏环境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A.安全性 √
 
  B.可参与性
 
  C.空间密度的适宜性
 
  D.投放材料的多样性
 
  9.电脑区的设置要结合班级人数和室内空间大小,一般配置
 
  A. 1~3台√
 
  B. 2~3台
 
  C. 4~6台
 
  D.5~6台
 
  10.关于户外集体游戏活动的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口令"游戏的任务是使幼儿能根据指令作出相应的动作,练习幼儿的反应速度
 
  B.户外集体游戏活动的构成因素包括游戏的任务、玩法、规则和结果四个方面
 
  C.作为规则游戏的辅助手段,所有游戏的规则都可以依据游戏的进展状况作出调整√
 
  D.游戏的结果激发了幼儿继续游戏的积极性,体现规则游戏的竞争性
 
  11.适合中班幼儿的户外集体游戏是
 
  A.竞赛类游戏、接力类游戏 √
 
  B.沙水游戏、摸瞎游戏
 
  C.户外建构游戏、户外表演游戏
 
  D.模仿性动作游戏、“娃娃家”游戏
 
  12.角色游戏的核心特征是
 
  A.自主性
 
  B.创造性
 
  C.社会性√
 
  D.规则性
 
  13.根据角色游戏的构成与发展,从角色扮演、以物代物、社会性互动三个方面设立儿童角色游戏观察表格的是
 
  A.马特森√
 
  B.皮亚杰
 
  C.斯米兰斯基
 
  D.戈文
 
  14.下列关于各年龄班建构游戏材料的选择与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A.在小班,幼儿插装类材料应以插接、扣接、铆接类为主,种类可以多一些
 
  B.在小班,中型积木的数量比大、中班少一些,应低于300块
 
  C.在中班,插装类材料的种类应多一些,尺寸可以缩小一些,并增加磁接类材料√
 
  D.在大班,中型积木的数量可以增多,长方体、圆柱体积木和三角形、直角弯道积木的数量应适当增加
 
  15.下列不属于建构游戏的指导方法的是
 
  A.观察比较
 
  B.提问
 
  C.示范
 
  D.模仿√
 
  16.规则游戏的核心是
 
  A.规则√
 
  B.竞争
 
  C.输赢
 
  D.文化传递
 
  17.在儿童规则行为发展过程中,开始比较彼此的表现并考虑对手的意图,标志着“去自我中心”能力的发展阶段是
 
  A.第一阶段(3岁左右)
 
  B.第二阶段(3~5岁)
 
  C.第三阶段(5~7、8岁)√
 
  D.第四阶段(11~12岁)
 
  18.益智游戏以生动、新颖、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任务,又属于
 
  A.建构游戏
 
  B.练习性游戏
 
  C.教学游戏
 
  D.规则游戏√
 
  19.根据任务性质对益智游戏进行分类,百宝游戏属于
 
  A.训练感官的益智游戏
 
  B.发展想象与创造力的益智游戏
 
  C.发展语言的益智游戏√
 
  D.发展思维能力的益智游戏
 
  20.下列教学游戏的编制步骤,正确的是
 
  A.确定教学游戏的目标—拟定游戏规则—适当添加游戏因素—构思游戏的玩法和结果一概括出游戏题目—教学游戏的写作格式与要求一提出游戏建议
 
  B.确定教学游戏的目标—构思游戏的玩法和结果—适当添加游戏因素—概括出游戏题目—拟定游戏规则一教学游戏的写作格式与要求—提出游戏建议
 
  C.确定教学游戏的目标—构思游戏的玩法和结果拟定游戏规则一适当添加游戏因素一概括出游戏题目—提出游戏建议—教学游戏的写作格式与要求√
 
  D.确定教学游戏的目标—拟定游戏规则一构思游戏的玩法和结果一适当添加游戏因素—概括出游戏题目—教学游戏的写作格式与要求一提出游戏建议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1.“唯乐原则”
 
  是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指通过游戏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愿望,获得愉快和满足。弗洛伊德认为“唯乐原则”是支配幼儿游戏的动机。
 
  22.玩物游戏
 
  是指通过操作、摆弄玩具或材料进行的以发展肌肉动作和认知发展为主的游戏,是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婴幼儿的主要游戏形式之一。
 
  23.认知发展
 
  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个体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设计知觉、记忆、注意、思维、语言、想象等多种心理过程。其最基本因素是概念学习的问题解决。
 
  24.表征行为
 
  指幼儿用组合在一起的积木来表示某个物体。表征行为是构成建构游戏的两个关键要素之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幼儿进行角色游戏需要进行哪些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
 
  (1)游戏情景的想象。情景的迁移活动需要幼儿发挥创造性想象,以幼儿经历过的真实情景为基础,但又不完全遵循真实情景中情景发生的具体时间、行为结果、行为动机、发生行为的条件等。
 
  (2)游戏材料的想象。对游戏材料进行“以物代物"的想象活动。这种对游戏材料的替代想象表现为使物体本身与物体的意义分离,抽象其意义,进行转换操作。
 
  (3)游戏角色的想象。对游戏角色进行“以人代人"的想象活动。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如“医生”。
 
  26.简述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材料如何选择与利用。
 
  (1)小班幼儿社会经验相对贫乏,表征能力较弱,材料选择以真实物品或者类似真实物品的玩具为主。应注意投放类别可以少一些,但同一类的玩具数量应多一些。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水平有所提升,对材料依赖程度降低,游戏材料可增加商店、医院、理发店等日常接触到的社会类主题和低结构材料。投放材料数量和种类都要增加。
 
  〈3)大班幼儿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提高,材料以社会类主题为主,以低结构、可转换、可改变的材料为主,支持幼儿根据想象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27.教师如何教会不同年龄办幼儿掌握游戏规则?
 
  (1)小班幼儿: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语言生动、简单、形象,在游戏过程中逐步提出游戏则。
 
  (2)中班幼儿:动作示范、语言讲解,在游戏中检查玩法及规则的掌握与执行情况,鼓励其对结果的关注,可在中班期开展简单的竞赛类游戏。
 
  (3)大班幼儿:语言讲解,独立玩游戏,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争取最好结果,能对游戏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开展较为复杂的竞赛类游戏。
 
  28.教学游戏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封闭性;高控制性;规则性;工具性;目的性。
 
  教学游戏这一教育手段是和其他手段相互联系的,没有任何一种手段是孤立地实现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9.如何通过儿童的外部行为表现判断其是否是游戏?请举例分析。
 
  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的指标(外部行为示例):
 
  (1)表情。如智力游戏中的紧张与放松,拼图游戏中的专注与认真,体育游戏中的兴奋和大笑等。
 
  (2)动作。如不断重复爬楼梯,爬楼梯本身不是游戏,但儿童反复爬楼梯,在爬的过程中非常开心快乐,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儿童在玩游戏。
 
  (3)角色扮演。如儿童模仿医生进行的“打针" 游戏。
 
  (4)言语。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5)材料。如儿童玩具积木、娃娃等。
 
  综上所述,儿童游戏可观察到的外部行为表现特征可概括为.
 
  (1)游戏者的表情说明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游戏的性质决定了游戏表情的不同。
 
  〈2)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游戏动作可分为探索、象征和嬉戏。
 
  (3)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再现现实生活经验。
 
  (4)游戏往往有言语相伴随.
 
  (5)儿童的游戏往往依赖于游戏材料或玩具来进行。
 
  30.举例分析怎样指导中班幼儿的建构游戏活动。
 
  (1)适当增加建构游戏材料的数量,尤其是基本单位的积木材料数量。
 
  (2)引导幼儿感知建构材料的比例和组合关系。
 
  (3)引导幼儿对环境、物品的结构和形式进行比较与概括。
 
  (4)支持幼儿进行自主搭建,并尝试开展主题搭建活动。
 
  (举例展开论述)
 
  31.举例分析如何指导益智游戏。
 
  (1)指导原则:
 
  选择和编制合适的益智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游戏策略。
 
  (2)不同年龄幼儿益智游戏的指导重点:
 
  ①小班幼儿的指导重点是帮助幼儿熟悉游戏材料,了解并掌握游戏玩法和规则,知道游戏怎么玩。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教给幼儿简单的游戏策略。
 
  ②中班幼儿的指导重点是帮助幼儿观察比较、反思总结、交流分享游戏的策略。同时,教师仍需注意检查和提醒幼儿游戏的玩法与规则。
 
  ③大班幼儿的指导重点是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并引导幼儿分享和讨论游戏策略,鼓励幼儿提出不同的游戏玩法。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从“找衣服”到“买衣服”
 
  小班幼儿穿、脱衣服的能力差,家长又怕幼儿着凉,经常给幼儿穿很多的衣服来园。结果,幼儿每次户外活动玩起游戏来就满身大韩,教师就把他们的衣服脱下一些放在一起。活动室里经常放了一大堆衣服。离园前,再让幼儿认领衣服,装入书包,免得家长来时手忙脚乱。但每次问是谁的衣服时,幼儿却不爱理财,只顾着玩,有的也认不清自己的衣服。教师的工作往往很被动。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有一天,自由活动时,幼儿在玩“买菜”的游戏。教师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把“找衣服”变成“买衣服”呢?于是放学之前教师对幼儿们说:“今天我们来玩‘买衣服’的游戏,看谁最能干。将自己的衣服‘买’来放入书包里。如果‘买’对了,还有小礼物呢!”结果,幼儿争着来‘买’自己的衣服,并放入书包,一会儿,衣服就被他们‘买’光了。就这样,教师通过不断变换方式让幼儿玩“买衣服”“换衣服”“比比谁穿的快”“看谁最先放好”等小游戏,使幼儿在积极主动中学会穿衣服、叠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得以提升。
 
  结合案例,分析游戏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价值。
 
  (1)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其开展时间长,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意义大。
 
  学前儿童的游戏有儿童自发的游戏和教师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编创的游戏。儿童自发的游戏虽然缺少明确的目标,但具备发展的全部趋势,经常参加,有助于儿童的心理监考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创编的游戏,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案例中的游戏就属于这种情况,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仅感受到了快乐,而且也学会了穿衣、叠衣服,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
 
  (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课程可生成游戏,游戏也可生成课程。游戏可以丰富幼儿园的课程,使其变得更加生动、贴近儿童,具有灵性。
 
  (3)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游戏这种形式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教学游戏化,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基本原则。(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例证适宜、逻辑清楚、表达流畅即可)

本文标签:河北自考 教育类 2021年河北自考《学前游戏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ezkw.com/

本文地址:http://www.hezkw.com/jiaoyu/35793.html


小编提示:添加【河北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5年河北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河北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
(添加“河北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河北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

河北自考便捷服务

自考交流群

扫码进群
与更多考生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