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招生 学习中心
您当前位置:河北自考网 > 教育类> 正文

2021年河北自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专项试题:填空

发布日期:2021-08-28 编辑整理:河北自考网
自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专项试题:填空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 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2.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 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 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单词句(独词句)阶段,然后进入 双词句 阶段,再进入 多词句 及至最后进入 成人句阶段。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 、语言学习 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 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6.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就必须遵守社会约定,它对人们有 强制性。
 
  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 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8.语言的层级体系 就是语言的组成规则,语言的 组合关系 和 聚合关系是语言的运转规则。
 
  9.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 ;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 、词、句子。
 
  10.语言系统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11.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12.独词句的出现和 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13.独词句 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14.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 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15.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

  16.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代表性观点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
 
  17.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 语音 、 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8.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9.语言学习的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 ,二是 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 ,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 。
 
  20.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2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
 
  22.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23.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24.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
 
  25.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26.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 交际能力。
 
  27.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28.一般来说,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
 
  29.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 。
 
  30.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

  31.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 词汇数量 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 词汇数量 的增加、 词类范围 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32.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 泛化”、“窄化”、“特化”的现象。
 
  33. 词义泛化,即词义扩张,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
 
  34.词义特化,是指儿童的词语指称对象完全与目标语言不同。
 
  35.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 词语爆炸现象”。
 
  36.1周岁以后,婴儿学习语言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
 
  37.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包含的语词数量、句子中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38.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正确分辨语音 ,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正确掌握发音动作。
 
  39.词汇量 只能笼统地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 词类范围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词汇的质量。
 
  40.幼儿听到别人说“知不道”,指出应该说“不知道”。这说明他们已出语法意识。
 
  41.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亲子共读便成了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42.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定,而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一般由教师自己制订。
 
  43. 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
 
  44.教育活动的目标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4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4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教育目标来确定,还应该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和语言发展的特点来选择。
 
  4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类结构。
 
  48.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欣赏 和 文学创造两种类型。
 
  49.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50.讲述活动的语言交流有别有其他类型的语言活动,它要求幼儿使用的是独白语言。
 
  51.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 .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三种。
 
  52.讲述活动在设计和实施时的基本步骤是: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53.早期阅读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54.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
 
  55.语言能力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语言运用能力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56.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本文标签:河北自考 教育类 2021年河北自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专项试题:填空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ezkw.com/

本文地址:http://www.hezkw.com/jiaoyu/35861.html


小编提示:添加【河北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5年河北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河北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
(添加“河北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河北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

河北自考便捷服务

自考交流群

扫码进群
与更多考生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