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自考《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专项试题:案例分析
发布日期:2021-08-28 编辑整理:河北自考网
自考《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专项试题: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一位名叫梦天的小朋友,一想到课堂上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就感到十分焦虑,即使她熟知问题的答案。
请用ABCDE取向的辅导对以上个案作分析,并写出每一字母所代表的涵义及辅导过程。10-203
答:一、ABCDE取向的辅导
(1)ABCDE取向的定义。所谓的“ABCDE取向”,是指某一事件发生后,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评估、由此而被引起的情绪、受到的非理性自我信息的攻击,以及对非理性自我信息的理性信念。(2)ABCDE取向每一个字母的含义:A——发生的事件;B——个人如何评估事件,包括非理性信息和理性信息;B1——非理性信息:“我是个彻底失败的孩子。”B2——理性信息:“我拍皮球没拍到10个,很难受,但是我会为下次取得好成绩而努力的!”C——为B阶段之后所会衍生的后果或情绪;D——呈现驳斥个人在B阶段所用的非理性自我信息的攻击言论;E——呈现个人在思考非理性自我信息后,所回答的理性想法。
二、辅导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步骤:
A:有些不快乐的事发生在你头上。B:你评估这个事件,你觉得这件事很可怕,是你不允许它发生的。
C:你变得紧张不安。D:你质疑的自我信息(1)为什么很可怕?(2)为什么不允许它发生?
E:你的答案是(1)这是一件令人失望的事。(2)这是一个挫折,但不是一件灾难。(3)我可以掌握它。
(4)我希望事情可以更好,但是并不表示我可以认为事情永远会如我所愿。
三、案例分析
梦天首先预期这个事件A的发生情形,虽然只是预期这个事件A,却已先感到紧张与困难了。梦天常常在B1阶段加入非理性思考:“如果我失败了,那会是很可怕的事,没有人会再喜欢我,我将会一文不值。”来自B1的信息就会导致后果C的高度焦虑,而此时,B1信息将会在下次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时,破坏他所有努力的成效。
2.以杰伦小朋友“豆丁叫我笨蛋,是因为他不喜欢我”为例,用瓦金斯(Watkins)的理性自我分析模式进行辅导,请写出辅导的基本过程。10-207
答:(1)步骤1:让儿童说出所发生的事件,即“豆丁叫我笨蛋,是因为他不喜欢我”(2)步骤2:要求儿童把自己当成一台摄像机。辅导者说:“如果你是一台摄像机,你录下了所发生的一切。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如“当我不跟豆丁一起玩小汽车的时候,他就不喜欢我了。”(3)步骤3:说出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你是怎样想的?如:“豆丁会对我生气,不喜欢我,那我一定是个坏孩子。”(4)步骤4:说出你觉得如何。你想要什么?如“豆丁叫我笨蛋,使我很生气,我也很伤心”等,以及他们做了什么,如“我打了他”。(5)步骤5:决定一下你的想法是不是“聪明”的想法。比如,“我再让豆丁跟我一起玩小汽车”。(6)步骤6:你如何知道自己是在思考“聪明”的想法?问题:a.如果我的想法是真实的,而且,如果我是一台摄像机,那我又会看到什么?b.这个想法可以使我过得快乐吗?c.这个想法可以使我得到想要的一切吗?d.这个想法可以帮助我解决与别人之间的冲突吗?e.这个想法可以帮助我感觉到我愿意感受的方式吗?以这些问题来进行反省。如:“我的想法能不能帮助我解决和豆丁之问的麻烦?”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或“否”都可在进行步骤5时制成一张表,得分多的儿童可以跳到步骤7。(7)步骤7:你想要什么样的感觉?如:“我宁可不再跟豆丁玩,也不允许他再叫我笨蛋。”(8)步骤8:说出可以比上述“更聪明”的想法。如:“我不希望豆丁再对我生气,但是,他要是在我向他赔礼道歉后还生气的话,我就找别的小朋友玩。”(9)步骤9:今后再碰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协助已能进行理性思考的儿童在下次面对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事件时所准备的一个应对计划。
35.幼儿园里,老师问小明:“小明,你有兄弟吗?”
“有!我有个双胞胎弟弟,他叫小亮!”小明高兴地回答。
“那么,”老师接着问:“小亮有兄弟吗?”
“没有。”小明说。
请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并结合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问题,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11-214
答: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学前儿童中,由于认知发展而引起的问题主要有自我中心化问题、看待事物只专注于一点的问题、思维的非可逆性的问题以及对关系认知的欠缺问题。
(1)自我中心化的问题
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无法从他人的观点出发看问题。
(2)看待事物只专注于一点
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无法专心对个问题有多方面的注意。
(3)思维的非可逆性
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无法用“由前而后”的秩序来解决问题之后,再改为“由后而前”的秩序解决问题。
(4)对关系认知的欠缺
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无法理解事件给予合适的顺序或因果关系。儿童经常很难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者明白何为“因”,何为“果”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解决儿童由认知发展特点而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依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来进行。
(1)利用同伴交往的方式来进行
当他们的想法与同伴有明显的冲突时,儿童开始与他人和解,同时自我中心的想法开始感受到社会压力。由于在与同伴的互动中,重复着与他人的想法产生冲突的体验,最后,此种冲突震荡,让儿童对他们自己的想法提出质疑并且寻求证实。
(2)利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来进行
团体辅导的方式,是指心理辅导者通过心理辅导的形式,提供给同类儿童进行集体辅导的协助方式。皮亚杰强烈支持利用团体进行心理辅导,以此协助儿童解决自我中心化的问题。
3.系统脱敏法的主要实施步骤是什么?请以“3岁男孩丁丁害怕小白兔”为例设计一系统脱敏方案。12-253
答:实施步骤。(1)用系统脱敏法对儿童进行治疗时,先将儿童感到恐惧或焦虑的场景分为若干等级;
(2)由轻到重分级将可引起儿童恐惧或焦虑的刺激物呈现在儿童面前;
(3)在呈现刺激物之前或同时,给予儿童较强的阳性刺激物(如给予儿童喜爱的糖果等)。
方案。在丁丁吃饭时将装着兔子的笼子分几次逐渐地移近丁丁,使他逐渐对兔子产生惧怕或焦虑的情绪,这就是脱敏的过程。
37.在学前儿童中,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当儿童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口头伤人、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夺取别人的东西、扔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的对立和争斗。请用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分析其原因,并给出矫治建议。3-56
答:一、行为主义学派观点分析
行为学派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社会学习性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攻击行为模式而学习到的,并由于这类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而得以维持。该学派强调“模仿”和“强化”在攻击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方面的作用。
二、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建议
1、班杜拉认为,将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置身于无攻击性行为的楷模之中,可减少其攻击性行为;或者让他们观察其他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如何受到禁止或惩罚,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
2、布朗和埃里特则提出,在幼儿园若对攻击性行为采取不予理睬的方式,而对合作性行为给予奖励,就可能减少躯体或语言攻击行为。
3、采用暂时隔离法来消除强化因素也是矫正攻击性行为的一种方法。
4、不论如何,不可采用体罚的方法,因为事实上体罚往往增加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其原因之一,可能是体罚本身对儿童的攻击行为起到了示范作用。
4.儿童需要与人有身体上的接触,需要被抚摩,也需要了解什么是“好的肌肤接触”。请按照完整治疗理论,设计四种“接触游戏”来增加儿童的自信。10-201
答:
(1)“团体坐下”游戏
请儿童围成一个圆圈坐下,然后要求每位儿童都设法坐在他旁边伙伴的大腿上,如果姿势正确且大家合作的话,整个团体可以维持一个圆,并且没有任何人是坐在地板上。
(2)“双人同站”游戏
请所有儿童排成两列,背对背坐下,双手与背后伙伴的双手紧握,用肩膀的力量帮助对方站起来。
(3)“互揉肩膀”游戏
请儿童围成一个圆圈后,全体转向同一侧,然后为前面的小伙伴按摩肩膀。
(4)“信任跌倒”游戏
请儿童排成两排,前排的儿童眼睛闭上往后倒,后排的儿童要负责不让前排的伙伴倒下去,用备种方式来接住他(她)。
5.系统脱敏法的主要实施步骤是什么?请以“3岁男孩丁丁害怕小白兔”为例设计一系统脱敏方案。12-253
答:
实施步骤
(1)用系统脱敏法对儿童进行治疗时,先将儿童感到恐惧或焦虑的场景分为若干等级;
(2)由轻到重分级将可引起儿童恐惧或焦虑的刺激物呈现在儿童面前;
(3)在呈现刺激物之前或同时,给予儿童较强的阳性刺激物(如给予儿童喜爱的糖果等)。
方案
在丁丁吃饭时将装着兔子的笼子分几次逐渐地移近丁丁,使他逐渐对兔子产生惧怕或焦虑的情绪,这就是脱敏的过程。
37.儿童在个人要求或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在某些方面受到挫折时,出现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壁、撕扯自己的头发或衣服,以及其他发泄不愉快情绪的过火行为。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健康问题?如何预防与治疗?
答:这是暴怒发作的表现,所谓暴怒发作,指的是儿童在个人要求或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在某些方面受到挫折时,出现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壁、撕扯自己的头发或衣服,以及其他发泄不愉快情绪的过火行为。
预防和治疗学前儿童的暴怒发作的方法:
(1)预防学前儿童的暴怒发作,应从小培养他们讲道理、懂道理的品质,不要过于溺爱和迁就儿童;
(2)让儿童从小就开始懂得一些疏泄自己心理紧张的方法,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也要帮助他们克服这种行为;
(3)对于少数暴怒发作行为较为严重的儿童,应该给予行为治疗,儿童发生暴怒发作时,将其暂时安置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给予短暂的隔离,使他的暴怒发作不引起人的注意,从而能使暴怒发作发生的频率逐步降低;
(4)采用阳性强化方法,培养儿童更好的适应行为,并能认识到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行为,从而对自己的暴怒发作有所控制。
6.代币方案的基本步骤有哪些?请根据实际情况为学前儿童设计一份具体的代币方案。12-251
答:凯兹汀和布辛为代币方案制定了以下基本步骤:(1)确定矫治的目标行为;(2)确定实质性强化措施的性质,例如用代币可换取什么物品或参加哪些活动;(3)让治疗对象懂得代币具有实际价值;(4)确定在完成各项目标行为时给予多少代币和发生不良行为时是否要扣回代币,并确定代币和实际强化物之间的转换关系。
得分的行为
分
扣分的行为
分
教师的好评
顺从地入园
穿衣时不闹
吃饭时不走开
4
2
2
1
打小朋友
不听话
骂人/发脾气
5
3
2
积满 10分
8-9分
5 7分
l --4分
O分
O分以下
可听妈妈讲一个很长的故事,或晚半个小时上床。
奖给可口的甜点心。
可跟爸爸做游戏。
不得看电视。
晚上8点就上床睡觉。
晚上7点就上床睡觉。
7.有人认为沙箱疗法就是治疗者带着小朋友玩游戏,只要一起玩过了就会对小朋友产生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儿童各种心理问题(如自闭症、强迫症、焦虑症、学习困难、社交恐惧、游戏成瘾等)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请你结合沙箱疗法的原理论述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应该怎么做,同时请你结合实际论述对儿童沙箱表现的分析规则。12-241答:沙箱疗法的方法,是让来访者从玩具架上任意挑选玩具摆放在盛有细沙的箱子里,完成后由咨询者分析其创作的作品。一、治疗者的表现。1、沙箱疗法特别强调治疗者(咨询者)与患者(来访者)之间的信赖关系。这一疗法不是心理测试,而是治疗方法,要求治疗者(咨询者)在使用沙箱疗法时与心理辅导、游戏疗法同样具有接纳和理解的态度。2、来访者在制作的过程中,治疗者需要在旁边陪着并采取始终接纳、移情的态度,尽可能去把握作品中的表现。二、分析的规则。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不局限于分析来访者的一件作品。即把来访者的每次作品都保存、记录下来,分析时注意作品所出现的变化、相互联系、发展的可能性等。1、整合性。在分析沙箱的作品时,对作品的整体感受、某种印象是问题的关键。所谓整合性,应包括以下内容:作品的均衡性、丰富程度、细致程度、流动性、生命力等,即整个作品中分散的、支离破碎的、杂乱无章的、贫乏的、机械的、固定的成分少。2、空间配置。(1)空间分布。所谓空间配置,是指在分析来访者在摆放作品时,沙箱空间的左右配置以及玩具的摆设状况。根据传统的空间象征理论,无论是人物画测试还是树木绘画测试及其他的绘画测试,在所给予的空间里,左和右意味着无意识和意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上和下意味着精神和肉体、未来和过去、父亲和母亲等。(2)玩具的摆放。儿童在摆放玩具时,将玩具从沙箱内移动到沙箱外玩,往往反映了自我的界限尚不确定。将范围扩张到箱外,可能具有一种超越自我所能把握的范围去表现自己的危险性,治疗者应加以注意。不愿将玩具摆放在沙箱内,只摆在沙箱周围,有时反映了儿童对表现自我的一种恐惧和不安。3、主题。沙箱中的作品往往表现某一主题。有时只是一件作品,而有时则可能通过一连串的作品去反映某一主题,其主题的中心则往往是自我印象或自我意象。而自我的象征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态,特别是几何学图形中,由圆和正方形等的组合,就近似于佛教的,要审视自我在其中的位置或地位。沙箱疗法作为心理疗法的一种,无论是在其理论、技法还是事例研究等方面部有了较好的发展。沙箱疗法特别适合在儿童游戏疗法、语言表达较差的来访者的咨询和治疗中使用。
本文标签:河北自考 教育类 2021年河北自考《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专项试题:案例分析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ezkw.com/)
⊙小编提示:添加【河北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5年河北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添加“河北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河北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8888人已通过
河北自考便捷服务
自考交流群

扫码进群
与更多考生交流学习